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0的文章

釣組組成以及系列浮漂調法

圖片
在下面的圖解文章中,我們將於大大一起通過圖文的方式一起分享關於釣組組成以及系列浮漂調法。這其中包括了浮漂零浮力調法、四目殘存浮力調教法、調四釣二浮漂調法、一鉤觸底一鉤拖底浮漂調法、雙鉤拖底浮漂調法以及一鉤觸底一鉤懸空浮漂調法等浮漂的圖解,希望這 篇圖解文章對大家有所啓發。 台釣釣組 倒折 調四釣二(上鉤觸底) 調四釣二(上鉤觸底,下鉤拖底 ) 調五釣二(上鉤觸底, 下鉤拖底 ) 調四釣六(雙鉤拖底) 調四釣四(上鉤懸空,下鉤觸底) 把浮標視為比重計,加上一粒正常大小的餌,使釣鉤、配鉛加上浮標自重的整個釣組的比重近於水的比重。 怎樣調才靈?怎樣調才鈍?要記住兩點: 一是調的目數越多,越靈敏;越少越遲鈍。二是釣的目數越多,越遲鈍;越少越靈敏 原文網址: https://kknews.cc/sports/488e68x.html

單鉤與雙鉤的迷思

釣的趣-單鉤與雙鉤的迷思 文章作者:vincent 發表時間:2014/10/20 22:40:33 文章分類: 非釣莫入 前年(2012)五月一日,坪林解禁第一天的早上,和老六兄同往坪林鶯子瀨大潭垂釣,全場總共約十支竿子,我倆到得晚,好點都被捷足先登了,只能隨便找個位置勉強下竿。這些陌生的釣友當中,有一位教練級人物,不斷對著其他釣友訓話,用什麼什麼釣竿才是高手,尤其要釣鯽仔,浮標非要用什麼什麼型式不可,一定要用雙鉤才釣得到魚……等等。 他閣下邊訓邊釣,個把鐘頭才釣起兩匹小石賓,確實也是在場唯一釣到魚的人,一旁的釣友都畢恭畢敬乖乖聽訓。我本來很溫良恭儉讓的釣性,因為他閣下講話聲頭太大,吵得不得了,又因為他佔據的位置是去年我們喜歡的釣點,我老實不客氣,移竿就教,擠到他身旁去下竿。  我的裝備與釣組在他眼中是沒有一件及格的,十八尺溪哥竿雖也是有名的T牌,但他嫌太長太軟,釣線是溪釣中粗到不行的1.2母線對1.0子線,還用醜醜的自製長浮標在有水流的溪中垂釣,最糟的是,我竟然用單鉤垂釣,一整個看起來簡直是溪釣敗類的俗辣。 很不巧的事就在他眼前上演,兩支浮標並排在三尺之內,十幾二十分鐘的時間,他身邊這個溪釣俗辣連拉四匹超過巴掌大的鯽魚上岸,看得他目瞪口呆,作聲不得。從那時起,我就對雙鉤垂釣是不是一種「迷信」抱著疑問了。 我的學釣過程是先溪釣,用單鉤釣溪哥之類的小魚,為什麼用單鉤?因為大家都這麼釣,師父也是這麼教的。剛開始接觸池釣時是用雙鉤,為什麼用雙鉤?沒別的原因,大家都用雙鉤嘛。流水溪釣用單鉤,靜水池釣用雙鉤,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不變真理。 開始喜歡釣竹篙頭之後,溪釣的小浮標漸漸發展成長浮標,可是單鉤仍然不變,大約將近二十年前,也就是改用長浮標之後不久,不僅竹篙頭的釣獲量跟著直線上升,體形較大的其他溪魚也屢有釣獲。可以想像一下,用溪哥竿拉到三、五斤的大鯉,場面是多麼令人驚心動魄。大約就是那時候開始,不論溪釣或池釣我都用單鉤。這是自然的發展過程,所以幾位老友也跟我一樣,用單鉤垂釣變成我們的習慣。 台灣的池釣(包括水庫、休閒池、戰鬥池等)以雙鉤釣為主流,池釣浮標調校的理論基礎一向都是建立在雙鉤之上的,我們幾個使用單鉤的老友每每被其他較不熟悉的釣友視為異類,我們用咬鉛來調校浮標也很讓這些釣友感到新奇。可是令他們納悶的是,這幾隻異類好像都釣得還不錯,甚至釣果常勝過他們用雙鉤的。 實際上,

釣的組--單線的連接

圖片
釣的組--單線的連接 文章作者:vincent 發表時間:2014/09/02 17:55:42 文章分類: 非釣莫入 把兩段單線連接起來,在一般的溪池釣很少用到,溪池釣多數場合使用手竿 ,手竿的釣組不會太長,很少超過二十一尺的,就我所見到的釣友,釣線有損傷都是毫不留戀就捨棄,你若還把釣線接來接去,很可能會被嘲笑一番,說你太節省了;曾幾何時,節儉已經成為不能承受之美了? 實際上,手竿釣組少用到接線結,真正的原因在於,兩條單線連接後,結節處的強度往往大幅低於單線透龍,拉力一旦超過結節強度,很容易從打結的地方斷掉。可是,有些時候基於各種可告人或不可告人的因素,非要用到接線結時,如果不知道適當的打結法,眼看大魚大咬,釣組卻大出狀況,常會把自己搞得一肚子鳥氣,望魚興怨。   兩條單線的連接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提高節結強度,並防止線結滑脫。接線結的打結法很多,以下介紹最簡易且節結強度還不錯的三種結法,供版友們參考使用,若因為接線被嘲笑沒關係,節儉是一種美德,何況,品質好一點的釣線價錢昂貴,一米都要五、六塊大洋呢,能接則接,能省則省。   *以下三種打結法,均以此圖為第一張,不再重覆。   一、八字結 八字結是釣組裡最常用的結法,製作釣組的竿先套圈就會用到,但這兒介紹的不是一般八字結的結法,是另一種殊途同歸的結法。以八字結連接的兩段單線,其強度大約是單線透龍的八十趴上下,適合體形不太大的目標對象。   *1-2 把欲連接的兩線段交疊併攏,交疊處約十公分,兩線段一起打一個圈圈,將A邊(欲連接的兩線較短一線這邊)白藍兩線穿過圈圈。   *1-3 狀似要將兩線打一平結,A邊的白線與藍線再穿過圈圈一次,共穿過兩次。   *1-4 確認A邊兩線均穿過圈圈兩次,再慢慢束緊圈圈。   *1-5 線結完全束緊後,將白、藍線的線頭剪掉,留0.2公分即可。   *1-6 線結的放大圖,跟一般八字結一樣。   二、握手結 我找不到這種接線結的正名,因為它很像兩手交握,所以稱它為握手結。它的節結強度很高,可達單線透龍的九十趴左右,細線或粗線都可使用。   *2-2 白線的線頭在藍線線頭上繞兩圈,打一個兩圈的平結。   *2-3 要確認這個結有繞兩圈,白線頭有穿過兩個圈,先把A邊的結束緊,再處理B邊。   *2-4 同樣的方式,B邊藍線頭在白線上打一個兩圈的平結,束緊。   *2-5 兩結都束緊後,再拉

三談釣的竿——力矩與力臂

三談釣的竿——力矩與力臂 文章作者:vincent 發表時間:2015/06/14 22:39:49 文章分類:非釣莫入 釣齡超過十年,腦袋裡面還沒出現較形上問題的釣者,是很令人羡慕的。有關哲學的思維往往讓人困惑,苦思不解。釣友當中,在垂釣時最常提出這類問題互相討論的是林桑,依他的說法,垂釣搏魚就是滿足「征服的欲望」,從而獲取樂趣;換成最普遍簡單的說法,其實就相等於「拉爽爽」的意思。 先不管哲學那些有的沒有的,我就直接切入主題,談談釣竿有關力臂和力矩方面的問題,實際上,物理學的「力臂和力矩」與「拉爽爽」的關係密切無比;畢竟,物理學是哲學體系中最基礎的部分。但是,釣者可知「拉爽爽」時,那個「爽」有多少成分是來自魚兒本身,又有多少成分是來自物理學呢? 購買釣竿時考量的幾項因素,如目標魚、使用場合等,釣竿長度是其中必定會考慮,而且往往是最先想到的一項。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一分短,一分險」,是劍術武器用語,就某幾個方面來說,這句話也適用於釣竿,尤其是搏魚時的緩衝空間範圍,長竿比短竿大很多。但是就操竿的使用力道而言,這句話就不適用了,因為這時釣竿的「長短」面臨了「力矩與力臂」這種無法改變的物理法則。 作合揚竿一直到把魚拉近岸,釣竿的狀態是從近乎水平到近乎垂直(從0。~90。),拉魚過程中,釣竿每一角度會有不同的力(不止是魚的拉力)施加在持竿的手腕、小臂以至整支手臂上。這一整個過程中力的「大小」與力的「方向」,其變化複雜無比,沒有適當且足夠的儀器,難以實際測量每一時間點與每一角度跟「力」有關的各項數據。 所以,我只能用最單純的靜止狀態,以電子磅秤,測量三種狀態在持竿時施加在手腕的力(這裡所謂的「力」,大致就是釣者手腕感受到的重量),如此可以將力矩與力臂關係的變數降至最少。 以下是一支實長346公分(約十一尺半)硬調鯉竿(以下簡稱鯉竿),以及一支實長358公分(約十二尺)硬調鯽竿(以下簡稱鯽竿),以槓桿原理方式測量所得之數據。支點都是在距手把末端20公分處,那是正常握竿時的支點。測量時為造成支點的所有其他添加物體,電子磅秤皆先歸零。 測量項目為釣竿自重、釣竿全長時水平持竿手腕感重,以及竿先繫上150克(四兩)、手把約30。角時的手腕感重。各項目測量結果如下: 先看看實驗時所拍照片的數據   IMG_0191a *將掛於竿先做測試的150克水(含瓶重)。   IMG_0193a

釣的竿——檢查與調整

圖片
再談釣的竿——檢查與調整 文章作者:vincent 發表時間:2015/06/11 22:31:43 文章分類: 非釣莫入 去年(2014)五月下旬,在寶藏岩萬盛溪高架橋下,一支用了二、三十年,拉過不少大物的十五尺硬調溪流竿,被一匹大鯉搶去竿先與其下第二節,連同整副釣組加上精心打造的一支心愛浮標,全都一同遨遊新店溪去,相忘於江湖了。 事後追查原因,不是斷竿,而是疏於檢查,竿先以下第二節與第三節的套吞處,因長期使用造成的磨損,套吞太短又不夠緊密,拉到超過三、五斤以上的大魚,搏魚過程中,釣竿的竿先與第二節其實都已經成為直線狀態,子線又是2.0,套吞處無法承受大魚的拉力而以致脫出。 舊釣竿必須做定期檢查,尤其最常用的釣竿,往往也是最容易受損的。新買的釣竿同樣要做檢查,品質有異的可以找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做工精良的更可以藉此欣賞它的細緻手法。 先從簡單的做起——套吞長度的檢查。 並繼竿的套吞有沒做好,把接合的兩節稍用力拉一下就知道,它的套吞長度固定,製作前就須仔細設計,精密處理,通常手竿敢製作並繼竿的,沒有三兩三也有三兩二,所以它的價格跟著水漲船高。並繼竿使用一段時間,只要檢查套吞處的密合度,接合處間隙稍有問題就須處理。 現在台灣使用的手竿,不論長節、半長節或短節,大多數是振出式,以下只針對振出竿做討論。 長節手竿九尺為三節,十二尺為四節。最常見的短節手竿,十二尺為七節,十五尺為九節。半長節手竿十二尺為六節,十五尺為八節。套吞數是節數減去一,竿長、節數與套吞數可依些類推。 套吞長度的檢查,須把釣竿每一節(包括竿先)都分別卸下,除了手把那節之外,準確量出每一節的長度;然後每相鄰兩節套住,再量較細那一節的露出長度,即可得知套吞長度。比方說,竿先實長45公分,與第二節套住後露出長度為42公分,則竿先的套吞長度為3公分。 一般半長節與短節手竿而言,竿先與第二節套吞長度為3.0~3.5公分,第二節與第三節為3.5~4.0公分,第三節與第四節約4.5~5.0公分,以下每節套吞大約都在5.0~6.0公分之間。手把與手把上一節的套吞要特別注意,一般是6.0~8.0公分,越長的釣竿,手把這裡的套吞就須較長,但是吞太長的話,手把上一節會失去部分彈性,搏大魚時可能造成手把吞口崩裂,或是手把的上一節斷裂。 長節手竿的竿先與第二節套吞長度為3.5~4.5公分,第二與第三節為4.5~5.0公分,以下每節

浮標—靜水浮標測試

釣的趣—靜水浮標測試 文章作者:vincent 發表時間:2014/12/18 12:16:25 文章分類: 非釣莫入 因為我個人喜歡自已動手製作浮標,製作完成的或新上手的浮標一定要經過相當程度的測試,再加上一段時間的實戰操作,然後才能評定那支浮標的整體狀況。我不知道這是好習慣 或是壞習慣(有的人會說這是龜毛),不過,浮標的測試過程對我而言是垂釣的重要樂趣之 一,所以就把浮標測試的種種無聊之舉獻曝給各位版友,至少,當你碰到魚不咬的時候,還會有些很像正經事的事頭可做。 浮標測試主要分為外觀、操控性、敏感度以及耐用度四個項目,每個項目的評分從10分開 始,有問題就往下扣分。因為個人垂釣經歷、釣法甚至美感經驗不同,這四個項目的測試評分在本質上難以真正客觀量化,很大的成分是主觀的自由心証,版友就請以個人的看法去評定吧。  一、外觀 外觀方面第一眼看到的是造型;除非有特殊須要,造型一定要盡量合乎流體力學的要求,這部分牽涉到浮標整體性能,包括作合揚竿時浮標的破水、浮標的穩定、魚訊反應…等等,都會受造型的影響。 第二是塗裝;塗裝絕對不可有裂痕、氣泡、細孔…等毛病,浮標須長時間泡在水裡,有這些損傷一定會造成浮標吸(含)水,完全失去浮標調校的意義。當然,經整修後可以恢復的話,可減少扣分。 整支浮標從標腳到標示桿末端,要力求筆直,標腳與標示桿必須在浮標的中心線上,些微的偏斜對浮標調校沒什麼大影響,過度曲扭就不行了。至於外觀看起來美不美,帥不帥,那是另外的問題。 二、操控性能 靜水浮標的操控有四個要點,入水站立速度、抗水流、穩定性以及破水性。 細長標身的靜水浮標垂直方向水阻小,魚訊反應靈敏,但橫向水阻較大,不太適合在略有水流的釣點使用,短標身的浮標橫向水阻較小,抗水流的能力較佳。依據釣點的水文狀況選用浮標,並觀察其抗水流的性能如何給予評分。 浮標入水後,翻身站立的速度要盡量求快,除了提防魚兒半途盜餌,更重要的是,站立時間縮短有助於使浮標以下的釣組呈垂直狀態,取得正確的釣棚深度。標示桿太長或太重會使浮標頭重腳輕,不易翻身站起,所以浮標的「浮心」要靠近標身上方,縮短浮標站立就定位的時間。這部分的問題也和釣點深度有關,兩者須合併觀察。釣點深度大致可分為淺(三尺以下)、中(三~六尺)、深(超過六尺以上),越深的釣點浮標站立耗時越長,相對,負鉛較輕的浮標也須較長的時間站立。 穩定性主要關係因素是風

浮標-四談比重計--標示桿

圖片
四談比重計--標示桿 文章作者:vincent 發表時間:2014/10/05 01:26:38 文章分類: 非釣莫入 談到浮標校正,最常見到的話題是「校X目,釣Y目」,這個所謂的幾目幾目,就是標示桿上的色目。標示桿是比較正式的名稱,一般釣友都稱為Top尾。網上或書上談浮標調校的文章很多,卻少有談及標示桿的,什麼原因我不知道,也許標示桿是個高深莫測的東西,否則它怎麼能讓眾多釣友正襟危坐、目不轉睛地看了幾十年還看不厭?     浮標調校所謂的「校X目,釣Y目」是個籠統模糊的概念,除了每支浮標特性不同之外,不同造型、不同配鉛重量的浮標也有不同的表現,很多因素都會造成浮標調校上的不一致,而標示桿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調校浮標時,標體都是在水面以下,當你在做更進一步的微調時,只能以標示桿的色目為依據,不管你怎麼調校,最終結果都是以標示桿來顯示,不能輕忽標示桿的問題。影響標示桿的因素有四項,分別討論如下: 第一,浮標的標示桿分為空心和實心兩種材質,空心的標示桿以類似壓克力的塑膠製成,實心的則以玻璃纖維桿打磨而成。這兩種標示桿在各方面的特性有很大的不同,浮標校正若沒考慮到標示桿的材質,光說「校X目,釣Y目」是毫無意義的。   *不同材質的標示桿,上二為實心玻纖桿,下二為空心桿。   外徑粗細相同而材質不同的兩支標示桿,就標示桿部分而言,假設兩支標示桿的色目長度相等,實心的浮力比空心的小,小了多少要實際測量才會知道,我試過外徑1.0mm不同材質的兩支標示桿,相差大約在三個色目左右,兩者浮力差距必須在調校浮標時處理好。 當某人垂釣時用實心標示桿而告訴你「校八目釣四目」,你用空心標示桿可能要「校五目釣三目」才妥當。所以之前我在討論浮標調校的種種問題時,一再強調每支浮標都要先「建立明確的參考基準」,然後才能根據這個參考基準做適當的調整。 玻璃纖維可以打磨得很細,提高魚訊反應的敏度度,照理說,是製造標示桿的理想材質,但因它浮力較小,不耐水流,較適合平靜無流如職業池或休閒池的水體。溪河或大潭往往有些水流,採用空心標示桿的浮標比較恰當。釣點遠而使用長竿時,太細的標示桿看不清楚,玻纖材質的標示桿太粗的話,浮標整體表現會顯得鈍拙,所以長竿(十八尺以上)也要用空心標示桿較妥。 第二項是標示桿的粗細。相同的材質,較粗的標示桿一定有較大的浮力,某人用細的標示桿「校X目,釣Y目」,你可別傻傻的跟著「

釣於藝--浮標塗漆

圖片
釣於藝--浮標塗漆 文章作者:vincent 發表時間:2011/04/20 11:38:17 文章分類: 非釣莫入   塗漆是一門相當專業的學問,光是漆料的選擇與搭配,就會讓我這種門外漢頭痛不已。雖然浮標只是個小東西,但是上漆的手續一道都不能少,因為浮標要求絕對的防水。同樣是用柿子挑軟的吃的標準,浮標的塗漆我也只挑簡單的來做。    木器的漆料種類不是很多,最好的一種是生漆,它都用在高級木料製作的櫥、櫃、桌、椅等傢俱上,生漆非常耐磨,越磨越亮,它沒有毒性,可以用在食器上。   還有一種名為cashew的高級漆料,是腰果樹脂為原料所製,早年我愛用這種木器漆,後來覺悟到浮標也同釣組裡的小零件一樣,是半消耗品,就改用較便宜且易處理的漆料了。   巴爾沙木浮標塗漆,所須材料與工具如下:二度底漆,面漆( 透明漆 ),香蕉水(漆料稀釋劑),白色與綠色螢光漆,400號、600號及800號水砂紙。   前置準備工作先打點好,以香蕉水調一罐1:1的底漆,及一罐1:1的面漆;因為我採用浸泡式上漆,所以漆料濃度可以較高,濃度低一點也行,多泡幾次就可。調一小罐4:1高濃度的底漆,並準備幾張衛生紙用來吸掉垂滴的漆料,再找一塊可以插浮標的海棉或軟木。這些東西先準備好,免得上漆時分不出手腳來。 *從左至右:二度底漆1:1濃度,面漆1:1濃度,二度底漆4:1濃度,白色螢光漆,綠色螢光漆。   我們業餘的製作者,浮標的外觀可以擺在其次,但防水性能一定要盡力做好。防水要做好,基礎須先打好。   巴爾沙木質地鬆軟,毛孔很多,上漆的第一道手續,就是把標體上那些毛孔封住。用濃度較高的底漆或白膠都可以,但白膠不易打磨,我用4:1(四份底漆與一份香蕉水)濃度的底漆進行封住毛孔的動作,效果還不錯。   找一支牙籤當漆筆,用高濃度的底漆把標體上看得到的毛孔都封住,等到毛孔上的底漆凝固(約兩個小時)後,用400號水砂紙將突出於標體表面太多的底漆磨平。   毛孔封住後,進行第一次及第二次1:1濃度的底漆浸泡。浸泡須要用點小技巧,將標體垂直浸入底漆(標腳朝上),直到標體完全淹沒約一秒鐘,然後慢慢將標體垂直提出,利用液體的表面張力,帶走標體上多餘的漆料。   接下來將標示桿端置於衛生紙上,吸掉垂滴的漆料,然後一面慢慢轉動標體,一面使整支浮標由垂直成為水平,再繼續轉動標體約二十分鐘,等漆料表面初步凝結後,再將浮標的標腳插在

浮標-比重計

圖片
比重計 文章作者:vincent 發表時間:2008/11/01 15:23:37 文章分類: 非釣莫入   我太座在彰化的娘家有一座二百多坪的魚池,循環式濾水,水質乾淨,使用的魚飼料又不計成本的超營養,裡頭每種魚的體形都很夠份量,新種吳郭魚(或稱福壽魚或非洲仔)有些大至十數斤,土鯽也都在一斤以上,烏鰡就更不用說了。我若陪太座回娘家,大伙兒想吃魚都要靠我;很奇怪,即使是自家的魚池,也不是人人都釣得到魚的。    前年大年初二,陪太座回到娘家時,那魚池四周已有六、七支竿子玩開,原來是我二舅子招待客戶們的娛樂節目之一。有客人在玩,我沒得玩,理當要負責打點各類雜事,他們十多人玩到中午,兩個鐘頭下來,只釣了數條吳郭魚。吃過午飯後,他們發動方城戰,我便獨佔魚池了,我一個人兩個鐘頭就釣上二、三十條大吳部魚,外加兩條近二十斤的大烏鰡,這情況讓我兒子很感好奇。   我把釣竿交到兒子手上,讓他試試,不久他就拉上一條大吳郭魚,沒什麼可好奇的;我說:「釣魚的核心技術,就在釣鉤到的標示桿末端之間。」最基本的觀念就是, 把浮標視為比重計 , 加上一粒正常大小的餌 , 使釣鉤、配鉛加上浮標自重的整個釣組的比重近於水的比重 。   「為什麼要使它的比重近於水?」   「這樣才能知道釣餌在水底的動態啊!釣餌一旦接觸水底,釣餌以及一枚釣鉤的重量就沒了,浮標末端就會冒出水面了。」   「那…浮標末端要冒出多長?」   「這就要看情形了…你又不愛釣魚,知道那麼多幹嘛?」    老愛問「為什麼」的孩子,常讓父母窮於應付。我可不想跟他解釋那麼多,對象魚是什麼?一枚鉤子有幾個色目重?釣棚深度如何?水的流動狀況如何?母線和子線的線徑多大?線組在水裡的張力程度如何?魚兒們的就餌習性如何?魚兒們吃飯的餐桌在哪裡?這麼一大堆的「看情形」,要怎麼解釋起呢?幸好我兒子沒愛上垂釣,否則,依他的性情,這世上又會多出一個瘋子。 筆者太座娘家的魚池(照片是筆者兒子所攝)。   垂釣作合時,揚竿力道沒節制,釣線纏到上方樹枝,釣友們稱之為「挽芭樂(摘芭樂)」,非常傳神。(照片是筆者兒子所攝)

釣的組-釣線

釣的組-釣線 文章作者:vincent 發表時間:2010/10/21 17:12:49 文章分類: 非釣莫入   釣線這個題目讓我猶豫了許久,不知從何說起。現代的釣線都是高分子聚合物所製成,材質與特性方面的問題,沒有相當的專業知識無法瞭解其中奧妙。像我這樣的業餘愛釣者所知道的,比方說,線徑的粗細啦,釣線的結節張力值啦,都是眾所皆知的常識。深既入不了,淺又出不來,只好避重就輕,談談使用方面的個人經驗。    市面上每一種釣線一定會標上號數,大部分也標出線徑。本來我都相信那些外包裝上的標示,十幾年前,有位從事印刷業的朋友找我聊天,他身上正好帶著測量紙張厚度的精密工具,我趁機把共約五種牌子、二十幾盒釣線的線徑量一量。測量結果讓我發呆了好一陣,有些號稱超強拉力值的品牌,同樣的號數,它的線徑卻比別種品牌的多出將近一成。此後,同一付釣組,我都盡量使用同一品牌的釣線,以降低突棰的機率。   我也無聊到以土法測試釣線所謂的拉力值,把釣線綁在一個五公升的空塑膠水桶上,水桶懸空離地約十公分,然後慢慢加水進桶,一直到釣線斷掉,再秤秤水桶和水的重量。每個樣品都測試三次,再取其平均值,測試幾個品牌和幾種不同線徑的釣線,有超過的標示的,也有不足的,沒有個理想的參考標準,之後,我都盡量使用那些通過自己測試的品牌。這個土法也能大致測出釣線的伸縮率。   因為一副釣組都用了好幾年,我個人相當在意釣線的品質,特別是用來做母線的; 釣鉤、8字環、浮標座等,全都依附在釣線上,母線上任何一處出了毛病,整副釣組可能就報銷了。   一般手竿溪池釣的釣組,母線約與釣竿等長,若比釣竿還長,釣友們習慣稱之為「貪線」,長出一尺,就說是貪一尺。貪線有一些好處,除了可以釣得更遠或更深之外,搏魚時也多出一些緩衝空間。軟調竿則不宜貪線,十五尺以上的長竿也不宜貪線,以免造成操竿上的困擾。為了起魚速度快,送餌器上餌方便, 釣溪哥的釣組,母線要略短於竿長,整副釣組連子線約等於竿長,或比竿長多十公分以內 。   母線的粗細,應以對象魚為準,同時也須考慮到釣竿的承受力,釣竿越長,承受力越大,母線與子線都可增加號數。一般十五尺硬調溪哥竿的直接承受力約半斤左右,若目標魚是溪哥,0.4的母線綽綽有餘了。筆者以十二尺硬調 鯉手竿釣烏鰡,因習慣使用單鉤,母線通常用2.5至3.0號 ,十多斤的魚還是起得來。   對象魚不同,使用的釣竿不同,母線的

釣的餌

圖片
釣的餌 文章作者:vincent 發表時間:2010/10/08 15:16:26 文章分類: 非釣莫入   小時候看大人們釣魚,所用的釣餌不是蚯蚓就是炒米糠加熟番藷,隨便釣釣就爆網了。現在呢,釣具行裡頭上架的釣餌,種類與品牌多到爆架,台製的、日製的、廠製的、土製的,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釣友們很認真努力地釣,槓龜的卻大有人在。前後不過四、五十年,已讓人有此釣非彼釣的滄海桑田之慨。   台灣的愛釣者在人口比例上,可能居世界之冠,這麼一大票的愛釣人士,卻少有參加與釣魚相關的組織或什麼協會的,再加上台灣人天性愛自由、愛發明,所以每個愛釣者都可能發展出一套自己愛用的釣餌配方。在任何釣場,常會碰到一種好玩的情況,有些釣友把自己的釣餌視為不傳之秘的獨門配方,不管你怎麼問,他都守口如瓶,就像有些釣友把某些釣點視為外星秘密基地一般。   我個人一向以為,既然市面上已有品牌多到不行的釣餌,釣友們遲早會知道什麼目標魚愛吃什麼餌,你以為的獨門配方,老早是眾所皆知的常識。但是,據我粗淺的觀察所得,多數釣友不輕易變換垂釣習慣,大咬就大咬,槓龜就槓龜,釣法不變,釣餌也不變,總歸一句話,釣魚這種嗜好不是什麼上得了檯面的好事,大咬與槓龜只是一體兩面的心情罷了。這也有個好處,槓龜時總有個順理成章的藉口,釣不到魚絕不是釣技不行,而是釣餌不對。   在台灣,溪河裡的魚,除了少數幾種腐食性、掠食性的魚之外,雜食性的魚居多。釣友們習慣把餌料分成腥餌和香餌兩大類,腥餌釣肉食性的魚,香餌則針對雜食性的魚,這個籠統的概念有相當正確性,但也不能一概而論。   所謂的雜食性,就是什麼都吃的投機主義者。我在加九寮溪中游的大潭,用小小的活溪蝦釣到二十七公分的大石斑,在坪林磨碧潭用香餌釣過鱉,在東勢格用鱸魚的顆粒飼料釣苦花,在以前的秀朗潭用活海鰱仔釣鱷魚,用福壽螺的卵釣福壽魚,想得到怪招都試過;魚兒們投機,我不得不跟著投機。   依我個人的經驗,腐食性和掠食性的魚比較不須考慮餌料問題,釣餌的葷腥味重一點就沒錯了,差別只在於兩者的釣法有所不同。腐食性的魚大多在底部覓食,釣餌須貼底,掠食的魚則深淺不拘。釣友林桑很喜歡釣諸如土虱或鯰魚等無鱗的魚,他的釣餌配方值得一記。   泰國土虱入侵之後,台灣的野塘多數已被攻掠佔領,這些來自中南半島的外來魚種體形很可觀,Discovery頻道的《河中巨怪》系列節目中,曾在泰國釣獲百多斤的巨鯰。

浮標-再談比重計

圖片
浮標-再談比重計 文章作者:vincent 發表時間:2009/08/04 12:39:25 文章分類: 非釣莫入   手竿溪釣或池釣,浮標是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為了因應各種不同場合或各種不同的目標魚,浮標被設計成很多型式,每一種型式又分出幾種不同的規格。不論什麼型式或規格,浮標的主要目的是傳達魚訊,如何使浮標能正確顯示魚訊,除了使用適當型式的浮標之外,浮標應如何調校,是筆者垂釣最感有趣的題目之一。   筆者進入池釣領域時,先學前輩告訴我的,都是「校X目,釣Y目」的經驗之談。照那種調校法,魚兒吃餌阿莎力時當然很好釣,魚嘴很刁時,也當然很不好釣;末學如此,前輩也如此。魚很「賤」的時候,魚訊不明確,浮標的顯示變得多樣化,不易捉摸,作合時機只憑經驗、憑直覺或運氣。   「正式」玩過幾節池釣後,我就知道「校X目,釣Y目」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每支浮標的浮力不同,造型不同,標示桿的粗細和材質不同;尤其是空心標示桿和實心標示桿,兩者有極大的差別。集合了諸多的不同,當然不能期望結果會相同。   一般池釣大多使用雙鉤,兩條一長一短的子線,相差約在 2~5公分 左右。標準的浮標調校方式是,半水深度,勾上一粒正常大小的餌,將浮標的負鉛裁剪至標示桿平水面,或略出水面半個色目。然後勾上兩粒餌,開始調整深度,深度到達下餌(較長那條子線的鉤子)接觸到水底時,標示桿就往上升出水面了。問題是,標示桿該冒出水面幾個色目?   經驗式的說法, 一目半到三目 是最標準的;拖底一點是三目,懸空一點是一目半。為了印証這個說法,我用六、七個大寶特瓶接成一支五尺長的透明瓶子,以橡皮擦修剪出量化的餌,做了N次的實驗,証明這個說法也只能參考著用,不是所有場合都適用的。   多數情況,這種浮標調校法所謂「拖底一點」或「懸空一點」,只是針對下餌(較長子線那枚餌)而言。較短子線那枚餌,始終是懸空的。但它還是有差別的,拖底一點時,兩枚餌距離較遠(此距離視子線長度而定),懸空一點,兩枚餌距離較近。   這N次的實驗,最重要的結論是, 鉤子的重量必須考慮在內 。所謂的「校X目,釣Y目」,那個Y,必須以鉤子的重量為基準。若以上述的標準調校法,顯示在長度12公分、外徑0.6mm的空心標示桿上,釣土鯽的關東2號小鉤鉤,約只有標示桿兩公分長度的浮力重量比(大約一個色目)。若是筆者釣福壽魚慣用的無倒勾袖七號,就有標示桿十公分長度的浮力重量比

浮標調校--三談比重計

圖片
浮標調校--三談比重計 文章作者:vincent 發表時間:2011/04/22 14:37:29 文章分類: 非釣莫入   先前談到一些關於浮標調校的若干心得,內容說得龜龜毛毛,難免會讓朋友們以為,釣魚釣到這麼神經兮兮,何苦來哉?事實上呢,老友們都知道,真正垂釣時,我是隨興得很,也隨遇而安得很。我所謂的「標準的浮標調校方式」,只是一個觀念,把浮標看成是比重計的觀念。    這個觀念的重點,不是說浮標非要如此調校不可,而是在於建立一個浮標調校的參考基準。 一粒正常大小的餌,半水深度,把負鉛調整至標示桿末端平水或略出水半目 ,如此, 從標示桿末端以下加上一個釣餌的整個釣組,它的比重就接近水的比重了 。   這種調法其實只為了一個目的--掌握釣餌在水底的平面分佈狀態。   實戰的場合不可能處處相同,有時鉛要重一點,有時要輕一點,深場浮標大一點,淺場浮標小一點,垂釣面對的是變數很多的大自然,對手是難以預測其動向的生物,不可能只有一種史上最精準的浮標調校方式。   就浮標調校而言,戲法不見得人人會變,但巧妙一定各有不同。以我堂弟--我三叔的兒子為例吧,他是釣齡比我更長十幾二十年的老釣手,因為他家學淵源深厚,他老爸在六十年前就釣遍雲嘉南大小埤池溪河加上沿海防波堤的肉粽。   十多年前,堂弟帶我去東石附近,為養殖虱目魚魚池而闢的一條大圳溝垂釣,目標對象是俗稱「黑公」的鹹水吳郭魚,釣餌用雞屎蟲。雞屎蟲是養雞場雞屎裡長出來的蛆蛆,在海水裡頭不會很快失去活性,釣效絕佳。它的比重近於水,每一枚鉤子勾兩三條在水裡幾乎沒有重量的餌,浮標要怎麼調?   幸好我一向就有把鉤子重量計算在內的觀念,稱出鉤子約有二目重之後,空鉤半水調校到標示桿出水二目,下竿時深度調到標示桿出水三~五目。   我堂弟呢?調什麼調,短短只十公分長的雙子線,二錢重的中通鉛穿在8字環上頭,噗通一聲丟下水,壯觀如D罩杯的浮標,粗如吸管的標示桿,愛釣幾目就釣幾目,反正他的鉛一定貼在水底。   釣果呢?沒什麼差別,早上十點釣到下午四點,兩個魚簍滿滿的,提都提不動。魚大咬時,甚至深度沒調對也照樣拉到手酸--那種離海不遠的圳溝深度隨著潮水改變的。   過了兩年,我帶竹篙頭兄和他老弟去同一釣點垂釣,連我家太座共四人,大半天釣下來,零零星星只釣了約二十條,釣餌同樣是雞屎蟲,我也用同樣的方法調校浮標,結果卻大不相同。我跟堂弟報告這個釣果,

釣的組--靜水池釣

圖片
https://www.transo.com.tw/wordpress/?p=9737 釣的組--靜水池釣 文章作者:vincent 發表時間:2013/12/09 23:49:34 文章分類: 非釣莫入 一般所謂的池釣適用範圍很廣,包括野塘、水庫、大埤、休閒池、戰鬥池以及溪河的潭區,凡是水流和緩或完全平靜、水深在十數尺以內的淡水水體,都適用池釣釣組。我之所以特地稱它為靜水池釣,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靜水浮標的使用。 歐美西方人的垂釣主要有三種,飛蠅釣、路亞釣以及沉底釣,這三種釣法浮標都用不上。我查了不少資料,找不到浮標的起源和發展史,依我個人所知,有關池釣浮標在台灣的運用與發展,合理的推測,池釣浮標這種工具會搞到如今的精細靈巧,日本的釣鯽師應是始作俑者;連帶地,池釣釣組也跟著龜毛起來了。 個人以前垂釣多半在山溪深谷亂鑽胡釣,靜水池釣的釣組幾乎都是在休閒池觀摩到的,那一批「在朝」的釣友,對一身的釣具和一嘴的釣技吹毛求疵的功力已經登峰造極,咱們沒置喙的餘地。近些年來較常在新店溪秀朗稫和溪段和諸多釣友鬼混,才有幸看到不少自求多福的「在野」釣友們的釣組,也感受到釣組方面的問題給釣友們相當程度的迷惑。 雖然池釣池組與釣法同樣因目標魚而有差別,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搞清楚基本釣組的結構,一通就百通了。至於釣技與釣果會不會因此更加可喜可賀,那是另外一回事。 *池釣基本釣組   (一)釣竿 池釣的釣竿有幾種專用竿,大致分為 鯉竿 、 鯽竿 和 福壽竿 ,長度從九尺到二十四尺都有。鯉竿的特點是調性較軟,約四六分,腰身粗,韌性強,竿尾部分較硬,即所謂的「 鐵釘尾,籐條腰 」,它也可用來釣烏鰡。鯽竿的調性多數為三七分,腰身細挺,整體感較輕靈。福壽竿約是三七~二八的硬調,腰身比鯽竿粗硬。 我們這批「在野」的釣友很少去細分什麼專用竿,一般而言,三七調的鯽竿或是溪流竿可做為萬用竿。我有一支三七調的十二尺鯽竿,從三、五斤的大呆到尺長苦花或五公分溪哥一體適用。目前最常用的一支十五尺竿,是調性介於三七與二八之間的硬調溪流竿,腰身強硬,因此力矩很長,一、兩斤的魚就得雙手並用了,但起魚速度比較快。硬調竿的缺點是容易在第一時間斷子線,可視情況把子線加粗。 *長節手竿,收納長度在100~110公分之間。從上而下分別是:十二尺鯽竿、十二尺鯉竿以及兩支十八尺鯉竿。最下方是老友黃醫師託管的鴨川名竿。長節手竿耐操,較能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