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鉤與雙鉤的迷思

釣的趣-單鉤與雙鉤的迷思

文章作者:vincent
發表時間:2014/10/20 22:40:33
文章分類:非釣莫入

前年(2012)五月一日,坪林解禁第一天的早上,和老六兄同往坪林鶯子瀨大潭垂釣,全場總共約十支竿子,我倆到得晚,好點都被捷足先登了,只能隨便找個位置勉強下竿。這些陌生的釣友當中,有一位教練級人物,不斷對著其他釣友訓話,用什麼什麼釣竿才是高手,尤其要釣鯽仔,浮標非要用什麼什麼型式不可,一定要用雙鉤才釣得到魚……等等。

他閣下邊訓邊釣,個把鐘頭才釣起兩匹小石賓,確實也是在場唯一釣到魚的人,一旁的釣友都畢恭畢敬乖乖聽訓。我本來很溫良恭儉讓的釣性,因為他閣下講話聲頭太大,吵得不得了,又因為他佔據的位置是去年我們喜歡的釣點,我老實不客氣,移竿就教,擠到他身旁去下竿。 

我的裝備與釣組在他眼中是沒有一件及格的,十八尺溪哥竿雖也是有名的T牌,但他嫌太長太軟,釣線是溪釣中粗到不行的1.2母線對1.0子線,還用醜醜的自製長浮標在有水流的溪中垂釣,最糟的是,我竟然用單鉤垂釣,一整個看起來簡直是溪釣敗類的俗辣。

很不巧的事就在他眼前上演,兩支浮標並排在三尺之內,十幾二十分鐘的時間,他身邊這個溪釣俗辣連拉四匹超過巴掌大的鯽魚上岸,看得他目瞪口呆,作聲不得。從那時起,我就對雙鉤垂釣是不是一種「迷信」抱著疑問了。

我的學釣過程是先溪釣,用單鉤釣溪哥之類的小魚,為什麼用單鉤?因為大家都這麼釣,師父也是這麼教的。剛開始接觸池釣時是用雙鉤,為什麼用雙鉤?沒別的原因,大家都用雙鉤嘛。流水溪釣用單鉤,靜水池釣用雙鉤,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不變真理。

開始喜歡釣竹篙頭之後,溪釣的小浮標漸漸發展成長浮標,可是單鉤仍然不變,大約將近二十年前,也就是改用長浮標之後不久,不僅竹篙頭的釣獲量跟著直線上升,體形較大的其他溪魚也屢有釣獲。可以想像一下,用溪哥竿拉到三、五斤的大鯉,場面是多麼令人驚心動魄。大約就是那時候開始,不論溪釣或池釣我都用單鉤。這是自然的發展過程,所以幾位老友也跟我一樣,用單鉤垂釣變成我們的習慣。

台灣的池釣(包括水庫、休閒池、戰鬥池等)以雙鉤釣為主流,池釣浮標調校的理論基礎一向都是建立在雙鉤之上的,我們幾個使用單鉤的老友每每被其他較不熟悉的釣友視為異類,我們用咬鉛來調校浮標也很讓這些釣友感到新奇。可是令他們納悶的是,這幾隻異類好像都釣得還不錯,甚至釣果常勝過他們用雙鉤的。

實際上,我們並不因為習慣使用單鉤而排斥雙鉤,經歷過雙鉤釣的所有過程,到後來我們會選擇單鉤垂釣,沒有什麼特別神秘的原因,嚴格說來,單鉤垂釣反而是很合邏輯的考量。

一般認為,雙鉤雙餌,散佈在水底的餌料比較多,集魚效果較佳。但我們用單鉤單餌,餌團相對比較大,就餌料的量而言,兩者相差有限,在多處釣點實戰所得結果,我終於明白集魚效果的重點在於餌料的質,不是量。餌料對了魚的口味,集魚效果自然上升,反之,餌料不對味,就算搞了一堆A撒下去,作用也好不到哪裡去。當然,這也和魚的索餌意願有關,在大咬與大不咬之間,仍然有太多太多令人苦思不解的問題。

第二,大部分釣友認為用雙鉤浮標調校比較精準,為什麼會有這個迷思呢?原因很單純,大部分釣友很少用單鉤垂釣,沒有經過長期的實際操作比較,怎麼能說雙鉤「比較」精準?

單鉤垂釣和雙鉤垂釣的浮標調校,兩者基本觀念完全相同,差別只在於單鉤少了一枚鉤子的重量。單鉤的調校更簡單扼要,標準調校法是單餌半水,標示桿末端平水或略出水半目至一目,這樣就可以拉到釣棚深度開始作釣了。用模糊比對法調校的話,空鉤半水調五至八目(標示桿外徑為1.0~1.2mm),上餌料拉到釣棚深度就可作釣了。

同樣地,覺得魚訊鈍鈍的,就減少一些鉛,或者釣棚調淺一點。魚訊很強卻常拉不到魚,就增加一些鉛,或者釣棚調深一點。這些浮標微調的操作原則都和雙鉤釣一模一樣。

雙鉤垂釣因為受到兩條子線長度差異的限制,釣得太拖的話失去雙鉤「一餌輕觸底,一餌略拖底」的特性;深度稍不足的話,浮標的標示桿又只出水一點點,甚至整個沉没。單鉤垂釣沒這個問題,反正它就是一粒餌,沒有上餌下餌的問題,釣棚深度只要維持在浮標看得清楚的範圍內就行了,視情況再調整釣棚。

單鉤垂釣的子線必須稍長些,大約是三十~四十公分,這一點很重要,也很有趣,長子線對釣棚深度的反應閾值較大,有更大的緩衝彈性空間。它只用一顆餌,釣得拖一點與吊一點,影響到的是魚訊的強弱,更可以利用這一特性來應付釣場各種不同情況。水流略急、魚吵多或是魚吃餌戒心很重時,加深釣棚可以改善,靜水時可以把釣棚減淺。

浮標調校時用正常大小的餌團,下竿時用稍大的餌團,假設調校時用直徑0.8公分的餌團,垂釣時用直徑大約1.0公分的餌團,魚吃餌較刁時,餌團直徑就縮小為0.5公分,但餌團大小仍然要依各人的垂釣習慣而定。釣棚深度拉到浮標出水三~八個色目都可以,實際上,調整釣棚深使餌團拖一點或吊一點,也是單鉤垂釣的重要技巧之一。

有一位常一起作釣的林大廚,每次看我垂釣都會看得心癢手癢口更癢,屢屢脫口大叫:「這樣還不拉,吃那麼漂亮了!我連浮標動半目都拉了…」他不曾試過單鉤垂釣,可能不太清楚單鉤垂釣時,浮標的魚訊顯示不太一樣。

單鉤釣的魚訊也是非常有趣的事,看起來它比雙鉤釣複雜一些,但實際上卻更單純。當浮標調校理想時,水底的餌團有任何動靜都會顯示在標示桿上,我們在坪林或其他溪流用大鉤大餌釣竹篙頭,連火柴棒大小的溪哥都常拉到,由此可見單鉤釣的敏感程度。但也因為如此,浮標的雜訊相對增加,魚就餌的前戲時,浮標上上下下動個不停,作合時機的判斷好像變成一件麻煩事,所以林大廚才會因為我為什麼不作合而哇哇叫。

但是等你習慣這種釣法之後,就會知道單鉤釣的魚訊往往比雙鉤釣的更明確。一般理想情況,最有效的魚訊是標示桿以相對緩慢而穩定的速度下沉,九成以上的命中率,其次是有力道的「下頓一目或兩目以上,第三是標示桿上升一目或兩目以上,然後下沉或「下頓」,命中率都很高。第三種魚訊要特別小心,那個「下頓」有時候只有半目輕輕點一下,還是要作合。情況比較特殊時,魚訊也會跟著起變化,比方說,有時浮標突然上升幾目,然後就定在那兒完全沒動靜,好像釣餌被吃光的樣子,這很可能是鯽魚吃餌,也要作合試試。

上述三種魚訊同樣是雙鉤釣的有效魚訊,但單鉤釣時浮標有許多無效的上下動作,這是雙鉤釣較少的現象,當你看到一兩次較沒力道的魚訊時,就要提高警覺,等待前述三種有效魚訊,準備作合。單鉤釣玩久了,還可以根據魚吃餌的前戲雜訊,推測是什麼魚來吃餌,準確率有六、七成,這一點可能是我個人喜歡單鉤釣最主要的原因。

去年三月,還是春寒料峭的某一天下午,我去永福橋頭垂釣,一個鐘頭後,有一位從早上開始作釣的陌生釣友,年紀大約七十多吧,他丟下手裡的釣竿,坐到我旁邊來閒聊觀戰,當他發現我是用單鉤垂釣時,眼睛亮了起來,說:「你這是君子釣,厲害厲害…」

我從沒聽過什麼是君子釣,什麼是小人釣,他這麼一說,我登時想起在坪林鶯子瀨大潭偶遇的那位教練級釣友,同樣是單鉤釣,為什麼兩人看法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希望那位教練釣友從那時開始就不再視單鉤釣為敗類俗辣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烏鰡

不凍蝦

福壽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