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米糠鰱魚餌 (轉載)
【鰱鱅味型、霧化是要點】
鰱鱅喜酸甜、酵香、腥臭味的釣餌,且釣餌的霧化一定要好,餌的比重較輕、軟,方便鰱鱅更好地入口。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ports/ka644nb.html
大頭鰱 常見的有兩種
1.黑鰱和白鰱皆喜歡集群活動在深水區水體的中上層,具有洄游習性,其適宜水溫為15~28度,冬季潛入深水蟄伏越冬。
2.白鰱性情較急躁,極易受驚跳躍,而黑鰱性情較溫和,行動遲緩。
3.黑鰱和白鰱在食性上皆屬於濾食性魚類,但白鰱以水體中的植物藻為主要食物,而黑鰱的食性與白鰱不同,它以水體中的浮游動物為主要食物,兼食多種浮游生物藻類。
4.黑鰱和白鰱對素食氣味的喜愛雖然接近但也有區別,很多釣友都知道鰱魚喜酸臭餌,但更詳細地說,白鰱更喜歡酸、甜、臭的混合氣味,而黑鰱則更喜歡腥、香、臭的混合氣味。喜臭是它們的共性,而白鰱喜酸甜,黑鰱喜腥香則是它們的區別所在。
外觀
黑鰱『嘴寬而大,魚頭與身體比例約為1/3』
白鰱『嘴稍小且窄,魚頭與身體比例約為1/4』
黑鰱『腹部自胸鰭基部至腹鰭基部呈圓滑狀,僅自腹鰭基部開始至肛門有一腹棱』
白鰱『胸鰭基部至肛門具一腹棱』
黑鰱『鰓耙狹長而細密,但不相連,類似鬃刷』
白鰱『鰓耙特化成彼此相連而為一海綿狀過濾網』
生長環境
由於鰱魚具有集群迴游於水體中、上層水域,並濾食動、植物性浮游生物之習性,因此當於作釣鰱魚時,選擇正確的釣點即為成功釣獲鰱魚的一大關鍵。
當計劃前往一處釣場時,先蒐集當地相關的水情與魚情,並於到達釣場後,再行觀察以了解該水域的地形地勢走向、深溝形成的可能所在、常態的風向與水流向及速度等資訊。
一般而言,鰱魚是沿著深溝處往灣峽及近岸邊索餌,由於深溝中常含有大量的堆積物,此正為醞釀出大量的生物群體,並且普遍深溝造型通常是呈V字成型,該處水的流速與流量也將相對較大且隨流物集中些,因此對於集群迴游以濾食動、植物性浮游生物的大頭來說,自然成為一大助力與優勢。
再則,諸如溪流口處,峽谷出口處,或為內灣之外凸處,水底為山谷之兩側處,釣點與風向為順向處,以及平均水深不要差異過大之地點………等等,皆為作釣鰱魚時的首選。
季節與氣候
以大型水域且水位夠深的湖潭或水庫而言,鰱魚喜游於中、上層溶氧量足夠的水層,並以浮游物為食,大多在10~30公尺間,但隨著氣候與溫度的不同,其覓餌層及泳層也將會有所差異,因此如廣泛地論述鰱魚的泳層,則實可深至4、50公尺,亦可淺到4、5公尺。
鰱魚的最大覓餌期通常是在每年的9月份到隔年的2或3月份左右,此時期的鰱魚將較為肥腴甜美,故此即為鰱魚的黃金釣期,當然平常時節的鰱魚也會吃餌,只是魚獲量較少也較不肥腴。
而於黃金釣期外的時節裡,節氣通常是為雨季或熱季,此將會影響大頭鰱魚的泳層、覓食層及覓食時間,大頭鰱魚不喜酷熱的氣候,有時溫度過熱或水底溶氧量不足時,經常會浮近水表以呼吸和集群嘻戲,尤其夕陽西下前的黃昏時分最為常見。
所以夏季時節裡的鰱魚當屬在日落前及深夜時間下,最為活躍且索餌慾稍高些,是故於此期間作釣鰱魚時須留意事項。此外,上述提及入秋之後是作釣鰱魚的好時機,索餌慾高且魚體普遍是既肥且大。
但釣前仍應留意天氣的穩定性(晴和雨、氣溫變化等)與水情(濁清度、水位變化等)狀況,一般而言,天氣的穩定且持續下,將是有利於作釣鰱魚的氣候。反之,如於晴雨不定的氣候下,則稍不利於鰱魚的作釣,釣場水位的急遽變化下(大漲水或大退水的狀況),亦為不利於作釣鰱魚的水情條件。
而入秋至冬季後,由於東北季風逐漸增強,時而把岸邊沙土刮進水裡,造成上層水濁度增高,這將會影響鰱魚靠近覓食的慾望,終究鰱魚是食用浮游物維生的魚類,當上層水域或水位淺的水域含沙土雜質太多時,牠會感到不舒服,因此牠的泳層將會下降到3、40公尺以下的清澈水層,此為一來較舒服,二來水溫亦相較暖和些,故於此狀況下作釣鰱魚時,須適當調整釣棚以增加順利釣獲的機率。
大頭鰱的索餌方式
鰱魚為群集洄游〝濾食性〞的魚類,因此其進食的方式即為將大量的水吸入喉部後,將水排出只留下水中的漂浮物質進入胃袋中。眾所皆知鰱魚的嘴巴是沒有牙齒的,因此它不是靠咀嚼以進食,而是在喉部有幾顆的疏齒,用來擋住過大的異物以進入胃部。
是故鰱魚的進食方式,應為吸入而非啄或咬食的方式,此為我們作釣鰱魚時的餌料使用,採行具有霧狀擴散效用的餌料調製法,以便利及吸引牠的索食,並進而順利釣獲。
主要釣法
常態的鰱魚釣法可歸納主要為以下四種:(針對大型水域之湖潭或水庫而言)
1.乒乓釣法:可於岸邊和筏上操作運用
2.蜈蚣鉤朗釣法:僅可於筏上操作運用
3.魚皮鉤閒置釣法:僅可於筏上操作運用
4.掛便當沉底釣法:僅可於筏上操作運用
以下以乒乓釣法為例
一、釣具組
釣竿:竹製粗尾7呎並繼式投竿,35號以上13~18呎遠投竿
捲線器:八掛(牛車)輪6~8吋,紡車式捲線器6000~8000型,容線量為120~ 180M
母線:高級(不易捲曲或損傷)尼龍質線體8~10號
子線:碳纖維線體6~8號,20磅 軟質磅線,長約15~ 25公分
鉤組:4或6鉤組成市售磯奴鉤體(管附型式可有可無)10~13號或千又鉤體12~14號
其他:乒乓浮標大號=2~ 2.5兩,或為市售〝水球〞2號以上,指環鉛2~ 2.5兩,阿公球(私製,線徑0.8~ 1.2m m不銹鋼線體),防纏線約20公分,強力別針,中~大號8字環;布擋或大號太空豆,50~75號(mm)螢光棒
釣組配法:由下往上編列→雨傘型鉤組(含阿公球、8字環),強力別針,防纏線,乒乓(含螢光棒),布擋,指環鉛。(如照片中所示)
二、餌料
1.香餌:熟米糠、糙米麩、生綠豆粉、花生粉、玉米粉、白粉等依適當比例調製而成。
2.酸餌:酸餌的內容物與調製法因人、因地而異,卻也各有所長。一般常態母(主)餌為生米糠,而發酸酵母可為地瓜,香蕉,養樂多,優酪乳等,加水裝入桶中並攪拌均勻後,即封蓋以進行發酵成酸性餌料,約為一個月後即可取出使用,並於作釣前,於此酸餌中再加入糕子粉或其他香料以達適當的黏度與酸香比例,普遍酸香餌料配比為7酸3香或6酸4香之比例調法。
3.市售現成包裝餌:x哥大、NxN、釣x多、滿點乒乓用……等等大頭鰱餌料。
三、乒乓釣法的技術重點與注意事項
1.釣場環境與釣點方位、釣棚深度的選擇
當我們到達釣場,並在取出釣具組準備組裝配置以開始作釣前,先觀察一下作釣點的釣場環境。由於我們即將採用乒乓釣法作釣大頭鰱,也因為乒乓釣法所使用的釣竿長度不短,且又須要做強力拋投的動作,因此在岸邊釣場環境的選擇上,首先我們必須留意身後5米內(指拋投半徑的距離),是否有阻撓拋投動作與行經路徑的障礙物?例如生長高度過腰的雜草、樹叢、石牆等等。如有則為避免釣法操作與發揮上的滯礙難行,應不宜在該處作釣。
當選定好一寬廣無礙的釣場後,接著我們得再設定即將拋投的下餌點,選定適宜的釣點將是成功釣獲大頭連魚的先決條件之一。一般適用於乒乓釣法的釣場,我們應盡可能地選擇岸邊斜向水底的坡度不超過45度,且釣場平均水深不要差異過大。
另外,選定之釣場亦應盡可能位於溪流口處、峽谷出口處或水底為山谷之兩側,又或為內灣之外凸處為佳,而釣點與風向的關係宜為順向處,釣點與水流向的關係則宜為順流向。
此釣組配置時的另一個提高機率以順利中魚的關鍵點,則在於釣棚深度的設定。釣棚深度的設定,指的是作釣當天的大頭鰱魚可能出現的泳層深度,雖說此深度將因氣候(水溫)上的差別以致鰱魚的泳層將偏淺或深,因此我們須得對應以將釣棚調整到適宜的深度上。
一般而言,以夏季時節作釣大頭鰱魚時,基本上,適釣層可設定於5~20呎區間,不過,實際上,仍得依我們準備作釣的點而定為佳,如為淺水位釣場(30呎內),釣層可設定為淺些5~10呎上下即可,如為深水位釣場30呎以上,則適釣層範圍將更為廣大些。
於作釣過程中,試著逐次改變釣層由淺到深以測得當天大頭鰱的覓食層來,則此深度範圍將可能為5~20呎,甚至更深達1/2水位處上下。而以冬季時節作釣大頭鰱魚時,則我們可將釣棚直接設定於該釣點的1/2水位深處上下,甚至再往下試釣試調出中魚的釣棚深度來。因此,一般我們進行乒乓釣大頭時,一開始將採用多竿作釣方式(約五支左右),並設定各不同釣層方式以作釣之,以淺為5呎開始,依次增加深度約5~8呎左右為每一支竿的釣層深度,如此於其中某一竿中魚時,則修正其他竿為同一釣層深度為主。
2.餌料調製的要求與應用:
當我們作釣鰱魚時的餌料使用,採行具有霧狀擴散效果的餌料調製法,以便利及吸引牠的進食,而提高順利釣獲牠的機率。欲調製出具有霧狀擴散效果的餌料,以增強誘釣的關係,且為保有餌料於水中,得以適當的溶解率約1.5~2小時為佳。
餌糰調製得過黏或過鬆皆不宜,過黏則將於水中不易崩解霧化,而喪失順水流向以吸引稍外圍的鰱魚前來索食,過鬆則將於拋投動作過程中,即已瓦解潰散而失去誘釣關係。
餌糰過鬆易造成快速崩解潰散時,則可能的因素是調製的過程中,水份含量過高,或黏劑成份(黏粉或糕子粉等)的添加比例不夠,又或者餌糰握實作業的不夠扎實。此時應減少調餌時的水份加入,而稍增加些黏劑成份的使用,建議盡量選用糕子粉以取代市售的黏粉,目的在於增味外,並也減少餌糰可能呈現塊狀崩解的缺失現象,並於餌糰握掛於阿公球的作業時,應再加把勁以扎實確定。
相反地,若餌糰過黏而不易產生霧狀擴散效果,如當1.5小時後捲回鉤組以再次補掛新餌時,發現舊餌幾乎完整無缺或僅消耗部份,那麼可能的因素存在於調餌時,黏劑比例使用過多了,則此時應於調餌時,可稍減少些黏劑成份的使用。
3.作釣過程中魚訊的判讀:
在一切都符合標準作釣的情況下,乒乓一開始由於有完整的餌糰拉制,受水面波動和風力的推引作動下(假設於緩波和微風的情況),產生左右搖晃甚或移位的現象將稍不明顯些,而隨著餌糰潰散瓦解的時間與程度上,則左右搖晃和移位的幅度將漸為明顯和劇烈。
於此過程中,當我們發現乒乓有持續向左或是向右快速移動,但是卻又整顆遲未下沉時,則有可能鉤組已經勾中小魚,此時應即刻收回鉤組以重新換掛新餌以拋投作釣。
如發現乒乓原有左右搖晃或移位的現象頓時停止時,則其中的可能因素之一為大頭鰱已靠近索餌,而餌糰旁的小魚因此而閃開了,則此時宜應特別注意乒乓的動向,如果乒乓有瞬間上下浮沉動作產生時,則有可能代表大頭鰱正在大口吸食餌糰附近的餌料,如此帶動水流以使乒乓短距離左右移動和上下浮沉的現象產生,而如果乒乓瞬間下沉末入水中且未上浮達3秒左右時,則代表已順利中大魚,此刻即可揚竿並快速收線以進入搏魚階段了。
4.常見的問題與解說:
Q:使用乒乓釣法作釣大頭鰱時,很困擾著經常中小魚如曲腰片或烏尾冬等!
A:
1.再次調深釣棚約6~8呎,以盡量避開活躍於上泳層的小魚,並以更加順應大頭鰱的適釣層,一般相關魚種的泳層組態下,以上泳層到下泳層的依序排列為:烏尾冬或曲腰片、小體型大頭鰱或竹葉鰱、大體型大頭鰱。
2.可再加長原鉤組架雨傘型骨架之支臂長度,或增加子線長度為5~10公分,以使鉤體再偏離餌糰開些,如此實可降低鉤中小魚的機率。
3.可於餌糰的氣味比例上,試以調整香與酸之比例數,施以減少香味而增加酸味之微調作業,亦為經驗值上有效降低小魚啄食餌糰而擦鉤的機率作法。
Q:當於拋投出鉤組(含餌糰)以入水後,過約10秒或更長的時間下,尚未發覺乒乓順利浮出水面的情況
A:
因於鉤組拋投前,未將魚鉤手作埋入餌糰內,或埋入的範圍不夠,以至於拋投的過程中,鉤子完全露出並鉤纏到乒乓或指環鉛以上的母線,致使整組載重下沉以不見乒乓浮出水面。
應該於鉤組拋投前,將原外露的魚鉤手作埋入餌糰內,且埋入的範圍須足夠以拋投的過程中,不輕易脫開而產生鉤纏到指環鉛以上的母線狀況,上述作法外,亦可於乒乓到雨傘架組之間增加設置一段〝防纏線〞,防纏線的長度應盡可能地略大於子線長度加上傘架支臂長度的總長度為佳,則此於正常拋投的過程中,將更可避免鉤子鉤纏到指環鉛以上母線的失敗狀況。
米糠炒麥片,或是米糠炒好再攪拌煮熟的蕃薯,都是不錯的餌料
一大包麥片(以前是秤斤論兩的),偷偷倒啊嬤的紅標米酒。那時的水域,是頭前溪口支流的攔沙壩,誘餌酒釀麥片,釣餌酒釀麥片,魚種 鯉魚(呆啊) 鯽魚(季啦) 鯰魚(粘啊) 吳郭魚(福壽阿 吳郭啊 黑季啦) ,鯉魚通常二~三斤,鯽魚三四指,吳郭魚一斤上下,有時候二號子線都會斷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