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釣粉餌

如何釣粉餌

 

 小弟在此感謝各位對前篇小弟發文的支持與鼓勵,有感於時下初學釣友因經濟及便利性考量,多半以釣粉餌為初入池釣用餌(小弟也是一樣),但粉餌的千變萬化,並不如肉餌單純講究材料品質與製作手法般單純且艱深。如果說製作肉餌就好比日本料理中的美好素材與神奇刀工;那釣粉餌就比較類似中華料理似的化腐朽為神奇。小弟在下文中會優先敘述粉餌的組成與本質,並希望能利用自己淺薄的思緒帶領您進入釣粉餌的世界:

 

第一課:粉餌的性質(下述以粒子為例,亦可套用於市售任何粉餌。)

1. 顆粒大小:一般粒子餌因製作方法及材料不同,在完成後其顆粒大小會依各廠牌而不同,而顆粒大小正會影響餌入水後顆粒崩裂的落水速度。

2. 糊化性:有些牌子的粒子老是搓不黏,有些牌子是一泡就黏,有些牌子是不搓不黏越搓越黏。此等牽涉到製作時糊化劑與易糊化的穀類添加比例。

3. 本味走向:添加蒜粉的叫蒜味粒子,添加肝粉的叫肝味粒子,添加酒糟的叫酒糟粒子,還有小雞飼料、鴨粒子等等...


第二課:何謂騷?何謂黏?

1. 融解型態:
a. 爆裂式:爆裂式的餌料顧名思義,入水後因膨鬆產生大量吸水,然後呈整團爆開式霧化。
b. 剝殼式:此類餌料型態較結實,吸水挶限於外側,因而由外側漸漸融化至餌消失為止。通常爆裂式較偏騷餌,剝殼式較偏黏餌。

2. 吸水型態:一般較乾騷的粉餌其顆粒空隙較大,易吸水而崩解,此謂之騷。反之較黏的粉餌因顆粒密集,水份難以快速填充空隙,此謂之黏。

3. 捏製形狀:若以大姆指及食指中指捏出如金字塔型,因入水後邊邊角角易先崩落,可謂之較騷。相對若捏製圓型餌料,因入水接觸水的面積較小,崩落物也較少,可謂之較黏。


第三課:如何泡出騷餌或黏餌

1. 騷餌:先選用本質較騷的粉餌(如141、168、成功粒子、米糠、麥麩、豆渣等...),添加物溶於水後倒入粒子,再加水至剛好淹過粒子即可,等待時間需較長(一般夏天約15分鐘;冬天需20~30分鐘)。泡開後以手撥開勿搓揉,再視情況加入上述粉類即可。特徵是乾燥但無未泡開的顆粒,因化度較高,味道以清淡較好。

2. 黏餌:選用本質帶黏的粉餌(如168、酒糟粒子、虱目魚粒子、粉頭、黏粉、麥粉等...),一樣手法泡開後,視情況添加上述粉類,再加水充分搓揉至所需硬度即可。

3. 槍子餌:同前述將少量粒子泡開,泡開後加入增黏粉類(如麵粉、粉頭、麥片粉)後搓揉至Q黏,因幾乎無化度,味道可較重。


第四課:魚情與黏騷的選擇
 在不考慮誘餌的施打型態下,釣餌有其軟硬黏騷的控制性,每一顆主餌在水中的型態都在在影響著魚的就餌欲望以及魚情的控制,小弟列下一般常見情況適用的餌狀態,但並非絕對,因為吃餌的是魚不是釣者喔!

1. 黏餌:一般黏餌應由餌的大小、軟硬度及霧化糊化性來比較。
a. 餌的大小應由魚嘴的吸入力道決定較大顆的餌適用於大咬,若魚龜毛時餌小顆點較易吸入。
b. 餌的軟硬取決於小魚的多寡及釣法。小魚多則大且硬避免中途被啄破,小魚少則軟較易入嘴,釣槍子則釣較硬的極小餌。
c. 黏餌的霧化糊化度主要牽涉到添加物與捏製手法。如白粉或昆布絲主要就增加其霧化及糊化度,捏製金字塔型時,霧化糊化度自然比圓型的更高,霧化糊化度高時魚較易被誘食且易入嘴,但在就餌欲望高時便易將魚打飄,需斟酌魚情交換使用或更換大小浮標應變。

2. 騷餌:騷餌易說明但難控制,餌料皆以稍大為之,可由捏製手法分為隨層爆與底爆兩種。
a. 隨層爆:常見為金字塔型的騷餌,入水即開始剝落,至底僅存鉤上的"殘蕊",主要利用魚群追餌產生誘食效果,餌屑顆粒較小且易懸浮,容易將魚打飄。
b. 底爆:餌捏製為圓型時.入水後隨層餌屑較少.但落底後崩裂為大塊散於鉤邊.常與隨層爆手法交替使用以控制魚在底部.餌屑顆粒較大。

 如果您看不太懂,不妨把隨層爆當成火花,底爆當成魚雷,便可以了解其在水中的崩裂狀態。


附錄一:吊粒子的手法與效用
http://www.taipeifishing.com/dispbbs.asp?boardID=23&ID=412&page=1
附錄二:釣點魚情控制與擺盪
http://www.taipeifishing.com/dispbbs.asp?boardID=23&ID=414&page=1

 

 呼!打完這些小弟已感到頭昏腦脹,畢竟釣粉餌入門簡單但難以精通,單憑本人半調子的功力,實難解釋箇中的真才實學。最後還是一句,累積經驗與改變才是釣技突飛猛進最重要因素,也希望各位釣友都能快樂上手,滿載而歸!

 

本文轉自:【laba的池釣天堂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jFCnATmcHwHmQ76rejA-/article?mid=7&pk=%E6%98%86%E5%B8%83%E7%B5%B2+%E9%87%A3


 複雜的餌料調配,都不是絕對的公式。職業池的魚容易反嘴,這幾天這味餌料嚇嚇叫!過兩天卻是乏魚問津~所以調配餌料要像化妝師一樣,掌握釣友即時資訊,備妥一些基本口味的變化;肝味/腥味/香味/酸味,來調配。

 另外有兩點致勝關鍵提供參考:

(一)餌料調配後的鬆軟程度要適中,太鬆很難掛餌,入水即散。太黏入水不化,拉起來兩丸好好,魚無法就餌。調配出適當的鬆軟餌料,餌入水中逐漸剝落,產生集魚效果,餌料沉底後,魚一吸餌,魚訊明顯,便於釣者揚竿作合。

(二)各種餌料調好後會因空氣與溫度作用漸漸釋出阿摩尼亞,相信大家釣吳郭魚常有的經驗就是,剛開始釣況還不錯,浮標很會動,過了半節浮標就開始站衛兵了,因為此時釣點已經堆積了一堆釋出阿摩尼亞的餌料,魚兒早就退避三舍,別處覓食去了,所以餌料調配後要注意保鮮,分批調。拿一些先冰起來,也可以到水族館去買一種[光合成硝化菌]調餌時滴幾滴,它的功能是抑制阿摩尼亞的釋放,試試看,釣況一路長紅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烏鰡

不凍蝦

福壽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