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0的文章

釣線

 我們要談的是將釣者和魚只直接聯繫起來的重要元件—釣線。 許多人會斤斤計較釣線的價格,會捨不得(或根本不知道要)適時更換釣線,更會對斷線情況熟視無睹,好像它們天生就應該非常便宜、拉力超強、永不損壞,而且每種線都能應付所有場面似的。 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些做線的工廠和化工學家就都要喝西北風了! 事實上,所有的釣線都會斷,並且令人難堪的是—就算大家都不原承認—幾乎百分之八十的斷線事故,罪魁禍首都是使用者自己!歸其原因,乃是大家對線的材質、特性、使用與保養方式不夠瞭解,還有對線的強度抱著不切實際的期望所致。 話說從頭 通常我們所說的釣線,都是指由單獨一根纖維或若干根單一纖維組織而成的線體,前者西方人稱之為Monofilament line,意即單一纖維線,後者為Multifilament line意思則是複合纖維線(注一)。 其實不論單一或複合纖維,都並不是現代才有的人造產品,大自然早在數百萬、千萬年前就搞出無數這類東西了,只不過所用的材料不同,成品性能也各有差異罷了。自然界存在的纖維大多為蛋白質(Protein)或纖維素(Cellulose)分子的大量聚合物,並以棉花、樹皮、動物毛髮等型態呈現,古人取之以紡織成線,進而綁鉤釣魚之間的親密關係。 現代釣線當然已不再取材自天然纖維,所用的根本原料也不是蛋白質或纖維素,目前我們看到的各種釣線商品,都是石油化學工業的產物,這個轉變得歸功於十八世紀一位名叫羅勃‧虎克(Robert Hooke)的人,他提出一項假說:分子應該可以被溶劑軟化,然後抽製成纖維。從此科學家就開始在這個領域裏大力鑽研,並於西元一八八一年創造出第一個人造纖維,其後又陸續發展出嫘縈(Rayon)、電木(Bakelite)、賽璐珞(Celluloid)等。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和德國同時遭遇天然橡膠短缺的困境,這種重要戰略物資是製造輪胎、膠鞋以及許多其他軍用品的原料,因此促成了積極研發替代品的契機,而研發所得就是各種化學聚合物(Polymer),包括尼龍(Nylon)、達克龍(Dacron)、聚乙烯(Polyethylene簡稱PE)、聚丙烯(Polypropylene簡稱PP)、鐵氟龍(Teflon)等等。此舉並且開啟了所謂「塑膠年代」(Plastic age)的大門。 Polymer(聚合物)這個字源自希臘文,意思是「很多部份」,它是由無數個低分子量、結

酸米糠鰱魚餌 (轉載)

圖片
戀戀新店溪 連日趕工,終於弄好了.. 酸米糠鰱魚餌,製作方式如下: 使用材料: 生米糠30斤 ,單一種輔助性添加物約10斤,共40斤 米糠(1斤6元碾米廠),不用炒香,因為發酵後都是酸米糠 使用酵母: 蒸熟的紅肉 地瓜2斤 、蒸熟的 白粥1碗 、 養樂多1000cc 、 優酪乳200cc 使用器具: 100% 密封的化學桶(廚餘桶) , 蓋子要有卡箍的,一定要絕對密封的桶子才可以。 製餌做法,[概略]說明: (1) 將數種酵母材料,全部放入果汁機內,攪拌在一起,打的越細緻越好,變成單一種“ 酵母體(液) ”出來。 (2) 分2、3次將酵母液倒入生米糠中,完全的拌入,充分攪拌均勻,讓每一粒餌料盡可能都能吃到酵母液, 不能有結溼的餌塊未被抹平的。 酵母液與生米糠整體水份的比例無絕對,隨人喜好,我個人約是 酵母液20%,生米糠80% ,酵母只是起頭的作用,比例上不用太多。 需把握一個原則,酵母液(水份)的比例不能太多,生米糠拌好後的整體狀態,需“ 乾乾騷騷 的、 輕含水份 ”,文字很難詳細論述,這需要經驗的累積才能拿捏得宜。 發酵的基本要素: 酵母、材料、水份、空氣、糖 ...等等,故餌料裝入桶內時,最多只能裝7分滿。 餌料裝太滿 或 長期密封沒有打開蓋子 ,容易產生 酒味 ,基本上鰱魚需要酸味,不要酒味。淡淡的酒香味無妨,看當地魚兒口癖而論,只要不是極端的味道,通常鰱魚還是會吃餌的。 存放在 絕對密封的桶內 ,最多裝 7分滿 , 每周固定打開蓋子一次 ,正常使用即可,一般的做法是沒有存放在冰箱裡的。 發酵活動在初期是最為劇烈的,中後期會趨於和緩、穩定,正常是不會一直加深酒味的產生,除非是裝太滿或長期密封、蓋子沒打開。 故爾後每星期需要固定打開蓋子一次, 讓新鮮空氣進去活絡活絡,即能長期保持住酸味而不變質。記得蓋個布防蟲 製作出來的餌料,稱為 母餌 ,為 純酸餌料 ,視當地鰱魚口癖來調製作釣時的用餌, 純酸餌 或 半酸香餌 ,都有人使用。 經驗上,餌料開始發酵後, 夏天約10天 、 冬天約20天 就差不多可以作釣了,若要讓酸味達到濃、醇、香, 正常需要2個月 左右的時間,餌料才能完成 熟成 。 故有些比較常出竿的鰱魚釣手家裡,通常會有兩個餌料桶,一作釣、一發酵,輪流使用。 這樣的製餌方式,是從無到有的將鰱魚餌製作出來,比較費工些,將來若有機會,再來分享如何用舊餌來生成新的

浮標介紹

圖片
  本文是筆者個人在 10 年台釣經歷中,對浮標選用方面的一個經驗總結,除了概括一下浮標的特性和選用之外,還想表達一種辯證的思想,僅供廣大釣友參考。 筆者 10年前接觸台釣時,先後研究了「競技釣理論」、傳統「台釣理論」「調高釣低上遲鈍;調低釣高下遲鈍」理論,以及「浮力平衡點」等一系列有關浮標的熱門話題。那段時間,筆者真可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連吃飯的時候都在想著浮標的事情。掙扎了兩年多之後,我覺得「調低靈敏」的說法有待商榷,轉而接受傳統台釣派「調高靈敏,調低遲鈍」的說法,並至今堅信不疑。 當然,我所認可的只是其理論,至於「調高靈敏」究竟調多高?是不是越高越好?這些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筆者在這裡不做具體講述,這些東西需要釣友們經過一段時間的親身實踐才能真正有所體會。 一、浮標靈敏度 假設在相同外部條件下使用兩款不同浮標釣同樣大小的魚 (調目、釣目都相同) ,如果產生 「頓口」信號時 A 浮標下頓 2 目, B 浮標下頓 1 目,那麼是否說明 A 浮標比 B 浮標靈敏呢?相信為數不少的釣友都會這麼認為,但筆者覺得這種觀點並不完全正確。事實上,筆者更願意把上述現象解讀為 : A 浮標在相同情況下產生的動作幅度比 B 浮標大。 靈敏度包括動作幅度,但又不僅限於動作幅度。在筆者眼裡,浮標的 靈敏度至少還包括 「反應速度」 ,即平衡被打破時浮標的反應速度,包括「下頓」和「回位」兩方面。競技釣手在垂釣吃口又輕又滑的魚時,通常會選擇「細軟尾」浮標,標尾細能對付輕口,標尾軟 (空心的緣故) 能對付滑口 (相同體積的空心標尾比實心標尾密度小、慣性也小,浮標下頓後的 「歸位」能力比較強,因此浮標的反應更及時準確 ),出來的效果就是頓口信號幅度小但準確。此外,空心尾對餌料的控制力也好於硬尾,可以很好地控制餌料和釣組的狀態。 二、浮標的性能 在筆者看來,上面說到的靈敏度只是浮標性能的一個方面,其他的如穩定性、吃鉛比、標尾清晰度、同心度、耐用度、功能性都是評價一支浮標好與壞的重要指標。 知曉了筆者對浮標的基本認知觀點後,接下來筆者開始細說浮標。 影響浮標性能的因素 能對浮標性能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包括:標身材料、標尾標腳材料、造型、製作工藝等。 1.標身的材料 到目前為止,標身材料主要有以下四大類:孔雀羽、蘆葦、巴爾沙木、納米。細分的話,孔雀羽類可分為帶殼孔雀羽和去殼孔雀羽;蘆